
前言
1963年4月,刘少奇以国家主席的身份出访印尼、缅甸、柬埔寨、越南四国。这次出国访问,中央十分重视,是在国内克服三年困难时期、经济向好的情况下,意义重大。
访问团体中,除了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,还有陈毅和夫人张茜,以及黄镇(时任外交部副部长)、乔冠华、章文晋(时任外交部第一亚洲司司长)等等一批外交、安保人员。
出访前一周,刘少奇就和全体陪同人员抵达昆明,共同了解出访四国的情况,并做出访前的各项准备。4月11日深夜,众人乘坐专机出发,凌晨抵达仰光,在机场停留两个多小时,再次起飞飞往印度尼西亚。
刘少奇
4月20日,刘少奇结束在印尼的访问,乘机抵达缅甸仰光。缅甸主席奈温和夫人到机场欢迎中国访问团,并亲自陪同刘少奇夫妇到国宾馆下榻。
刘少奇游览仰光瑞德贡大金塔,并代表中国捐款6000缅元修塔
中国和缅甸正处于蜜月期,两国关系非常友好,并已经签订了边界条约、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。所以这次刘少奇出访缅甸,任务是比较轻松的。
缅甸的主席奈温的经历很奇特,导致了他性格果敢坚毅、注重实效,很好相处。奈温此前是缅甸军队的总参谋长,1962年3月,他带兵发动政变,逮捕当时缅甸的总理吴努等人,自任主席,并成立缅甸纲领党,实行一党专政。
陈毅
奈温希望缅甸也能走社会主义的道路,因此很重视刘少奇的来访。考虑到刘少奇这次要出访四国,行程比较辛苦,缅方安排日程,以娱乐和放松为主,而且奈温和夫人几乎全程陪同刘少奇夫妇的访问活动。
4月是缅甸天气已经很热了,刘少奇、陈毅等人日常穿着中山装或者西装,一天活动下来,衣服都是湿的。20日,奈温夫妇陪同刘少奇夫妇到国宾馆后,临时决定留下来共进晚餐。
晚餐地点就在宾馆院中,当地华人开得饭店还特意送来广东菜。席间气氛非常好,奈温向刘少奇介绍缅甸的风土人情,刘少奇大部分时间都在听,听到有趣的地方也会评价几句。
奈温
21日上午,安排了到仰光的瑞德贡大金塔游览。仰光金塔闻名世界,在阳光下金塔金光闪闪,非常壮观。
刘少奇观看了缅甸男孩入寺仪式,因为在缅甸男孩子都要当和尚,第一次入寺相当于成人礼,很有仪式感。观礼结束后,寺庙还邀请刘少奇敲钟,并祝愿中缅两国世代友好往来。
参观金塔结束后,刘少奇代表中国政府给寺庙捐款6000缅元,用于寺庙修缮和维护。之后,众人又去了烈士墓向为民族独立而战的烈士们敬献花圈。
刘少奇一行人访问缅甸
中午,刘少奇乘车前往奈温官邸拜会,奈温设宴热情招待。刘少奇对奈温说起上午去看大金塔很壮观,奈温风趣地说:“从艺术观点看当然是好的,就是太花钱。”
晚上,奈温又到刘少奇下榻的国宾馆回访,宴会规模很大,有300多各方人士出席了晚上的宴会。刘少奇和陈毅都特意选了中山装,王光美和张茜则都穿了旗袍,都很得体,而且能体现中国特色。
饭后,还有文艺表演,是缅甸演员专门排练的中国节目,比如《春江花月夜》、《鄂尔多斯舞》等等,宴会一直到深夜才结束。
22日上午,奈温夫妇陪同刘少奇夫妇前往东枝参观访问。东枝是缅甸主要少数民族掸族的聚集地之一,掸族和中国的傣族在习俗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,因此专门安排了这一行程。
刘少奇一行人先去了东枝附近的茵丽湖游览,高原湖景色壮美,令人心旷神怡。刘少奇率先登上小汽艇,驶向湖中心,其余人也陆续登艇,湖面上很快热闹起来。
行至湖中心,众人又换乘大彩船游览。大彩船是依靠数条小船拖拽前行的,采用脚蹬人工动力,很具有地方特色。茵丽湖最大的特色是湖上有“浮岛”,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,各种水生植物根茎腐烂,和水中泥土形成块状漂浮物,在湖上飘荡。
刘少奇和奈温
为了让“浮岛”更有观赏性,后来人们在岛上种上了蔬菜和果树,五颜六色极为好看。刘少奇等人在湖心亭用了午餐才离开,前往东枝市区。
东枝全市夹道欢迎,数千市民都跑出来凑热闹。晚上,东枝军区司令设晚宴招待刘少奇,安排了中国菜、缅甸菜、印度菜、西餐四种选择,非常丰盛。饭后,则是掸族少数民族的特色歌舞表演。
刘少奇和奈温特别的对话,刘少奇直白分析缅甸局势
23日上午,刘少奇从东枝离开,飞往缅甸西部的额不里海滩。额不里海滩是缅甸的避暑胜地,属于孟加拉湾海的一部分,景色优美。
参观佛塔
海边种了不少棕榈树和椰树,刘少奇、奈温在海边的躺椅休息聊天。有服务人员开了椰子,送来新鲜凉爽的椰汁招待,众人一边欣赏海边的风景,一边说说笑笑。
下午,众人下海游泳,刘少奇夫妇、奈温夫妇、陈毅夫妇都下了海。这边海浪很大,很不好游泳,没一会儿众人就上岸了。刘少奇夫妇早早回去休息,陈毅精力充沛,奈温叫上他一起在沙滩上踢藤球。
藤球是缅甸的一项传统运动,在当地很火,陈毅虽然不熟练,但很放得开,沙滩上笑声不断,天色渐暗,众人才离开沙滩各自回去休息。
24日,刘少奇和奈温进行了会谈,地点是海边的一棵大树树下。会谈分为上午和晚上,上午的是多人会谈,晚上则是刘少奇和奈温的双人会谈,只有翻译人员陪同。
25日,刘少奇一行人结束行程,回到仰光。奈温亲自将刘少奇、陈毅送回中国驻缅甸使馆,众人在使馆进行合照。中午,刘少奇夫妇在使馆设宴,感谢奈温夫妇的招待。
晚上,刘少奇夫妇又在国宾馆办了一个告别宴会,宣告此次访问缅甸结束。令人意外的是,26日上午,刘少奇一行人前往机场之前,奈温夫妇来送行,双方在会客厅小坐,又谈起了国家大事。
刘少奇和奈温聊到重点,一起上了汽车,在前往机场的路上继续话题。刘少奇说:“想搞社会主义,必须又个党,必须取得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,必须要同真想搞社会主义的力量合作。”
讲到这里,刘少奇将话题转到德钦巴登顶(缅甸共产党副主席)身上,问奈温是否认识。奈温回答:“我们很熟。”
刘少奇:“德钦巴登顶现在人在中国,我认为他是个好人,有爱国之心。”
奈温:“我们过去合作过。”
刘少奇:“听说你颁布了‘大赦令’,要缅共投降,这可能达不成目的。这种方式,对缅共来说很不光彩,他们哪怕把武器埋了,也不会投降。你们能坐下来谈一谈是最好的。”
奈温:“我回去商量一下。”
机场最后握手告别时,刘少奇握着奈温的手说:“你注意安全。”
奈温:“祝愿少奇同志一路顺风。”
这一年,奈温政府和缅共进行了和谈,虽然和谈分歧很大,最终没能成功,但依旧能看出奈温对刘少奇的局势判断是认同的、采纳的。
结语
1985年3月,李先念访问缅甸,奈温接待了他。谈话中,奈温提出,希望中方能够提供1963年、1964年刘少奇、周恩来、陈毅访问缅甸时同他谈话的记录。
实际上,缅甸原本也是有记录的,但不知是什么原因,缅甸的那份记录被销毁了。而奈温很重视之前的一些谈话内容,所以提出了这个要求。
后来,中方查找到那些谈话记录,并将记录提供给缅甸。5月,奈温到中国访问,还特别为此向李先念表示了感谢,说:“当年刘少奇和周恩来像兄长一样,向我提出了很多建议,其中很多符合缅甸国情的我们都采纳了。这些谈话记录,对中缅友谊很有历史意义。”
